归柳写生行——山水与人文的对话

2025年05月07日 15:00  点击:[]

  四月末,春色正浓。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多位教师走进贵州榕江归柳,在山峦层叠与村落掩映之间,展开了一场山水与人文对话的写生之旅。 

  归柳,这个镶嵌在群山中的侗族村落,没有喧嚣的壮观,而是一种贴近土地、贴近生活的柔软质感。远山如黛,云雾缭绕,传统木楼与鼓楼在青绿间沉静伫立,如诗如画。 

  美院教师以多样的艺术语言呈现归柳的山水与人文景观:有作品以水墨与淡彩细腻勾勒村屋、鼓楼与河水,笔触轻盈、意境悠远;有作品采用厚重油彩捕捉阳光下的田野与树林,色彩丰沛,层次分明;也有作品以抽象构成与冷暖色块交织,跳脱具象再现,从结构与节奏中传达归柳的精神气质。 

  这一次写生,不止是眼前风景的描摹,更是一次深入土地、倾听文化脉络的艺术回应。 

  归柳不仅有山水之美,更有人情之暖。在村头巷尾,教师们用艺术记录了穿着民族服饰的侗家姑娘,操持家务的妇女,刚下课的学生……她们笑着看大家画画,也成为了画中的主角。一幅幅人物肖像与组合,展现了村民的生活气息与真实状态,也凝聚了我们与当地之间那份短暂却温暖的交流。 与此同时,那些沉静的村屋与斑驳的山影,也在不同的画面语言中被重新观看与描绘。更为厚重的色彩与饱满的笔触,缓缓铺陈出归柳山水间的光影与气韵,延续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观察与回应。 

  当画纸缓缓合上,那些定格的瞬间也悄然沉入心底。艺术从未脱离生活,而归柳,让我们再次触及创作的最初之心。它不喧哗,却深情;不夺目,却永恒。 

  我们在这里写生,也在这里遇见了更真实的自己——拾起画笔的那一刻,山河有声,时光入画。 

  画纸之上,是层峦叠翠与炊烟袅袅;心灵之间,是乡土的温度与人文的回响。我们愿继续用画笔,为光阴留影,为乡土发声。 

  或许,真正的写生,不止是对景写景,而是在大地之上,留下我们心灵的回声。

顾静,《远山》,100✖50cm,纸本设色

顾静,《鼓楼》,100✖50cm,纸本设色

顾静,《晴空》,100✖50cm,纸本设色

朱世伟,《山村晨光》,150✖110cm,布面油画


朱世伟,《林深见村》,150✖110cm,布面油画

朱世伟,《山路入梦》,150✖110cm,布面油画

杨树森,《归柳立夏》,55✖55cm,纸本设色

杨树森,《清凉油盒棋局》,30✖60cm,纸本设色


杨树森,《写生基地的厨娘》,55✖33cm,纸本设色

王杰,《归柳的风景》,80✖100cm,布面油画

郭晓卉,《归柳春田》,50✖60cm,布面油画

时永华,《归柳侗寨》,70✖70cm,布面油画


王祖文,《侗家山房》,50✖60cm,布面油画

张晓天,《村庄》,50✖70cm,布面油画

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归柳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


一审:李双双

二审:杨红艳

三审:郑绍玲



关闭